故乡的语言很有效
理性的“标准语’
(资料图片)
曾经有一度,凡是从各个地方来到东京、大阪等都市,上班、上学的人,都把故乡的方言视为一种羞耻,平常绝口不提,甚至因为存有本地的习惯和态度,而感到自卑。
那是在明治时代以后,中小学教育彻底实行“标准语”之故。尤其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只要不会说“标准语”的人,就会因为其说话腔调而受到别人的轻蔑,造成差别待遇。
原本,“标准语”并不含有一丝轻蔑意味的。
由于在日本各地区,都有各种型态的方言,叫做“生活语”,但是如果大家都只会用自己的“生活语”,就跟不上日本通讯的发达和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无法产生相互间的交流。
因此,有人提议设一种共通的语言,让全国各地的人都能互相沟通,从报纸、广播、电视中得到共通的资讯。后来就命名为“标准语”。
从最初全国共通文字,而进至共通语言,这种“标准语”普及的效果相当不错,对日本经济力的提高、尖端科技的开发等,都颇有贡献。
但在不知不觉中,地方语言这理性的“标准语”比起来,却成为“脱离标准”的劣等语言,造成大家的误会,这实在是非常遗憾。
为此,日本政府又不得不把“标准语”的名称,改为“共通语”。而透过学校教育的力量,通过大众传播媒体,将这个名称很快地遍普全国。
到今天为止,日本全国中年以下的年轻人,都习惯性地使用“共通语”,就像是自己的故乡语言那般亲切自然。只不过,有些人的语音、发音和句尾,仍有一点各地方的独特乡音。
抬头挺胸地说出故乡方言
我们在此大力呼吁:“地方语言的独特音调,并不是一种脱离标准”的劣等语言,相反的,我们应该光明正大地使用它。
有一些著名人物,常能够活用地方语言,而适当地表现出个性,受到人们的欢迎。
佐佐木更三就因为毫不掩饰地说着故乡--宫城县的语言,而让许多人乐于亲近。在日本国会议员中,也有人使用某县的明郎声调或某县的亲热语调,而博得众人好感。
松母圣子小姐,在刚踏进演艺圈时,曾花了一番工夫特别学习使用“共通语”。有一天,她应邀在节目中打电话回故乡的家。电话接通后,只听到圣子的母亲说出一连串,叽哩呱啦的方言,而圣子本人也很愉快地朗声应对着,给人很好的印象。
据说,从那时候开始,连过去讨厌圣子的人,也变得非常喜欢她了。
某日,号称“小夜曲女王”的淡谷乃时,与另外两个演艺界的朋友,在东京新宿的某个场所,开了一场幽默的座谈会。
淡谷小姐说:
“在青森县出生的人,就应该抬头挺胸地说青森地方的话。为什么要偷偷摸摸地、羞涩地掩饰起来呢?现在在东京生活的人,全部都装出一副"我出生在东京’的模样,但事实上,大部分的人都是来自外地的。何必再装模作样呢?像我,就是一个光明正大的青森县人,这是我的荣誉啊!”
所有的听众都报以热烈掌声。她的话并不完全符合事实,但至少,大家应光明正大地使用故乡言语,是不会错的事。
让说话内容丰富的第一步
如果能够在言谈中,保留故乡话的人情味,而同时又能用理性的共通语来和人交谈,撷取两种语言的优点,是最理想的方法。
生于不同地方的人,需要“共通语”来沟通;而如果在来自同一地方人的集会中,或本地的公司、机关、柜台等,大家明知道是同乡,却还要用不成熟的共通语,那就很让人扫兴了。
因为人们制造“共通语”时,本来就不考虑到亲切的特性,所以,它并不会给人什么温暖的感觉。对于这种反效果,我们应格外注意。
另外,在生意上的往来、各地区的说明会、招待外来宾客等情形时,如能巧妙地活用故乡的语言,也会增加彼此间的亲切感。
所以,只要排除原有的自卑感,光明正大而朗声地说话,再渐渐让自己所说的内容更丰富,表达方式更活泼。那么,不管在什么场合或什么状况下,都不会感到害怕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