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 >正文

【环球播资讯】苏州医生的朋友圈火了!珍藏35年的“护身符”牵出医患深情

近日,一张照片火了苏大附儿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朱杰的朋友圈。照片上是一本泛黄的35年前的病历,封面写着“苏州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内页用蓝黑墨水端正工整地记录了患儿的病情以及治疗方案,整整两页的书写字迹依然清晰可辨。

这是一名奶奶带着孙子到苏大附儿院看病时带来的,她说35年前,儿子也出现相同的症状,想把当时的诊断提供给现在的医生参考。朱杰内心深受触动,他说病历字里行间不仅闪烁着医生的真情,也记载着患者沉甸甸的信任。

1987年的旧病历书写工整,字迹清晰,易易的奶奶收藏了35年。 朱杰供图


(资料图片)

笔迹工整

病人吃下定心丸

近日,6岁的安徽男孩易易被爸爸和奶奶领进了朱杰的诊室。男孩被诊断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朱杰解释,这是一种先天缺陷的溶血性贫血,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父母中任何一方都有可能遗传给孩子。正常红细胞的形态是呈盘状且中间凹陷的,而这类患儿的红细胞是球形的,由于通过脾脏的时候容易被破坏,所以就造成了机体的贫血。

朱杰诊断,易易症状较重,不仅脾脏肿大、黄疸加深,还出现了重度贫血,只能每隔一段时间反复输血,经过全面评估,只有脾切除术才是治疗贫血最有效的方法。就在朱杰为男孩确定手术方案时,孩子的奶奶一边从包里掏出一本泛黄的旧病历本,一边说:“当年孩子爸爸也是这个病,幸好遇到了你们医院的医生,做了手术就好了。”

朱杰拿过来一看,心里涌起熟悉的温暖,只见牛皮纸封面上印着“苏州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门诊病历”的字样和个人信息,起用时间是1987年的10月24日,内页则用蓝黑墨水的钢笔工工整整地书写了两页,包括详尽的病程记录、B超检查结果、治疗方案等,字迹依然清晰可辨。根据病情介绍,患儿曾经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被建议转诊到苏州的儿童医院。

“苏州医生既负责又贴心,当时让我非常感动,所以这次看病我还是要来苏州。”易易的奶奶已经70岁,但是回忆起35年前,依然历历在目。她告诉记者,当地医院诊断为脾脏肿大,但治疗几年都效果不佳,由于苏州儿童医院的血液科比较有名,所以他们慕名前来就诊。

易易的奶奶坦言,由于时间久远,她只记得当时门诊接诊的是王医生和吕医生,但是医护人员待他们像家人般温暖的感情一直留在了心里。她的儿子当时也是6岁,同样接受了脾脏切除术。住院以后,医生积极联系专家会诊,细心过问病状,耐心解答疑惑,不仅让他们吃了定心丸,手术成功后还叮嘱她注意后代如果出现一样的遗传病,一定要尽早就诊。

质朴信任

“护身符”收藏了35年

“我看到那本旧病历时,内心满怀敬畏与感动。这是延续了35年沉甸甸的信任,更是对我们的一种鞭策。”朱杰说,这本病历可以说是一本门诊教学样本,内容完整涵盖了医生看诊的“视触叩听”。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其中记录的包括主诉、病史、查体、诊断、处理等步骤,条理分明、丝丝入扣。而且体格检查非常仔细,具体描述到脾肋下和肝肋下几厘米。“从一行行清晰工整的字迹,看到了前辈严谨求真的工作态度。哪怕一个不是学医的普通人也能通读这本病历,知道前因后果。”

看诊后,朱杰第一时间将病历拍成照片发到朋友圈,收获了大量点赞。他的许多同事和患者纷纷发表评论:“一丝不苟,向前辈致敬”“传承,字字走心,是生命的意义”“这是一本我所有字都认识的病历”“时代的印记,我也有一本我小时候儿童医院就诊的病历”……

35年前书写病历的是苏大附儿院当时的血液科主任医师王津媛,目前已是82岁的耄耋老人。听说这件事让自己在医院走红,王津媛表示尽自己的力量给病人关怀,是医生的本职。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医生能够不断提升自己,为更多患者服务。

“泛黄的病历纸,书写的不仅是患者的客观病情,还传承着大医精诚的医学精神,见证了学科的发展与医学的进步。”朱杰说,易易的父亲当时通过外科开腹手术解决了贫血问题,手术创伤较大,现在肚子上还有一个长长的纵形疤痕。而现在易易通过微创手术或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肚子上只会有几个比针眼稍大的疤痕。

“手术后,儿子身体一直不错,虽然搬过家,但是苏州医生的叮嘱一直没有忘记,这本病历一直当作‘护身符’带在了身边。”易易的奶奶说,35年后再次到苏大附儿院就诊,感受医疗环境、治疗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准备5月24日再次前往苏州,让孙子还在这里做手术。

(记者 周函)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