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 >正文

12年来人口增量城市排名,深圳成都广州领先,京沪触及人口天花板-全球快看点


(资料图)

各地的“抢人大战”已经更新了数轮,被一系列有诚意的政策吸引而来的人口特别是青年群体到底是在新的城市里短期驻留还是长期生活,结果已然明晰。从2010至2022年,12年来的城市常住人口增长情况来看,深圳、成都、广州均有600万以上的增量,年均增长50万以上。西安、郑州、武汉、杭州4座城市以360万以上的增量位居第四至七位,年均增长30万以上。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城市均是千万人口、万亿GDP的“双万”俱乐部成员。增量较大的城市里,尚有济南、合肥、宁波、南京、大连等经济发展强劲但人口未达千万的城市,其中大连距离千万人口体量距离较远,且已经开始面临人口流失问题。

“人口高GDP就高”并不是铁律,还要考虑平均薪酬的差距、年龄结构的差异、城市化率的差异以及城区人口分布的差异。要像相信真金白银一样相信人口流动去向的背后含义,在各个城市间流动的不只是人口,还有就业岗位和产业生态。人口增长以及青年群体数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和地区的产业发展情况以及结构调整过程,传统产业兴盛、新兴产业崛起、二产和三产比例适当的城市才能更好吸引青年群体的流入。

但是城市的人口承载力终究有限,上海、北京12年来人口增量较少,有其发展政策调整的因素,也有其早早快要触及人口天花板的原因。按照2035总规,上海距离2500万人口只有一步之遥,并在2022年人口出现了十余万的减量,类似情况也出现在北京,两座超级都市以实际行动和有针对性的举措,加大了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而拥有教育、医疗等方面巨大优势的天津在2022年出现了人口流失,且对高端人才的引进方面表现平平。

同样按照2035总规,广州和深圳等城市距离人口天花板也已经非常接近,不过两地的产业外溢已经将部分人口增量传导到了周边的产业承载地,人口压力并不大。作为广东省内的双一线城市,深圳和广州不但广为吸纳来自湖南、湖北、江西的人才与年轻劳动力,对周边地区的人口虹吸已经逐渐放缓甚至是开始引导回流。

深圳和东莞一道,在中国人口结构年轻化50强里位居前两位,在一系列西北城市之后,是广东中山和福建厦门的人口结构年轻化排名靠前,前30强里还有珠海、惠州、佛山、广州等广东城市,可以说,除去西北省份,广东是年轻人口最多的省份。浙江的年轻人口占比也相对乐观,山东则出现了年轻人口流失的现象。

成都、苏州、武汉、杭州等城市有较多的规划空间可容纳人口增长,届时需要匹配的是城市产业发展与就业情况。尤其是成都,稳定的人口增量需要足够的有梯度、有质量的工作岗位相匹配,对高端人才的引进也需要拿出更有诚意的举措。

此外,“宜居”已经让位于“宜业”不再是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因素,公认的宜居城市里,只有青岛人口增速尚可。

同时,有流入就有流出,西北、东北等地的部分城市人口流失高达30%,需要引起重视,而人口流失过大、过快的名单里,意外出现了四川自贡、云南临沧等城市。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