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春节民俗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荆楚年味”系列报道,将从我们亲身参与的角度,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通过春节进行式地融合。
(资料图片)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晶 通讯员 王俪颖 李丹
兔年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荆楚大地处处喜庆热闹。
湖北省图书馆连续5年举办书香联萃迎新春楹联创作大赛,每届大赛都吸引千余名作者参与;小年夜,武汉地铁开出非遗主题列车,吉庆的春联伴着列车开往新春;正活跃在湖北城乡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名家手书的春联最受欢迎......
1月17日,腊月廿六,湖北省图书馆中庭人头攒动,前来领取春联福袋的读者们排起了长队。这是省图连续第五年在春节前夕举办“书香联萃”迎新春送万“福”文化惠民活动,活动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共送出春联福袋等新春礼品500余份。
年味最佳氛围组上线了
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叶阳和刘锦龙领到了省图的春联福袋,“春联贴到大门上,年味就来了。”83岁的曹老先生,一大早就从汉阳赶了过来,他已经连续四年参加领春联活动:“春节前到省图领春联,已是我的习惯了。”读者方女士是第二年领到省图的春联,她表示,书法家写的春联不仅有新春的氛围,更感受到了书法的魅力,她已经开始练毛笔字了。
1月9日,省文联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来到建始县高坪镇青花社区。书法家们挥毫泼墨、笔走龙蛇,为当地居民书写春联。大家早早地在花硒谷广场排好长队,青花社区居民邓辉英笑着说:“往年都是到街上去买印好的春联,今年省里来的书法家现场给我们写,这不仅仅是送春联,还是送福气。”
1月15日,国家一级美术师李和清在武汉地铁7号线三阳路站,参加“书法名家地铁送春联”活动,为乘客们书写春联。市民郭量峰说:“我是一名书法爱好者,平时喜欢临摹字帖,今天带儿子坐地铁经过三阳路站,正好看见有书法家写春联,立刻过来观摩,刚才已经看大师写字看了好久。”等了10余分钟,郭量峰终于领到一幅他盼望已久的大师手写春联。
写春联、贴春联,是中国人新年特有的仪式感。楹联习俗源于我国古代汉语的对偶现象,西晋时期,出现合律讲究的对句,可视为其形成的重要标志。在约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传衍过程中,楹联与骈赋、律诗等传统文体形式互相影响、借鉴,历北宋、明、清三次重要发展时期,形式日益多样,文化积淀逐渐丰厚。楹联有偶语、俪辞、联语等通称,以“对联”称之,则肇始于明代。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王安石看来,春联的前身桃符就是迎新辞旧的标志性操作,21世纪的春联依然是新春年味的营造者。
“国粹在民间”的全民传承实践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大诗人陆游酒都不喝了,要提笔写春联。今天,陆游的同好不在少数。
湖北省图书馆(湖北省古籍保护中心)联合湖北省楹联学会举办的第五届书香联萃迎新春楹联创作大奖赛,日前评出优胜作品,持续一个月的大赛收到来自江苏、辽宁、河北、湖北、江西、广东、甘肃、广西、云南等30个省份,1000多位联家的3000余副楹联作品。
省图古籍与地方文献部工作人员柳巍参与了5届楹联创作大奖赛的组织工作。他介绍,自2019年以来举办的五届大奖赛,每届均有1000余位联家投稿,每届征集楹联作品都超过3000副。参赛的既有全国知名的联家,也有许多楹联爱好者。
“联萃书香,将千载人文,写成福字迎来喜;笔开墨韵,着万般气象,荡起和风化作春”“翻页若花开,一缕书香,唤醒诗心春有韵;挥毫将岁贺,两行联语,描圆国梦墨生辉”“汲古融今,万卷诗书开眼界;闻香悟道,千秋家国上心头。”“围炉煮酒,品世味千般,独钟年味;展卷读春,纵花香万缕,最爱书香”......这些是历届大赛的优胜作品。湖北省楹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万峥嵘说,这些优秀作品有共同之处,找到了让作品升华的关窍,比如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碰撞,内心与外在的元素贯通,个人与国家的情感交融等,这些因素往往会成为一副优秀楹联作品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万峥嵘说,楹联习俗是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而春联作为其中最为喜闻乐见、最接地气的表现形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着广泛而深厚的基础。连续五届的创作大赛,就是“国粹在民间”最好的践行,借着每年老百姓最盛大的节日,将这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有机地结合起来,全社会参与进来,春节气氛高涨上去,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高度融合,深刻的民族文化记忆就有了传承和创新,有了强大的生命力。